在晨曦微露的开云中国周末,一群身着白色击剑服、头戴金属网的青少年们已经站在剑道上,他们手中的长剑划破空气,发出清脆的碰撞声,这不是国际大赛的现场,而是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的一个普通比赛日——一个已经持续了十年的故事。
2025年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十周年里程碑,这项最初只有几百人参与的赛事,如今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、参与度最广的击剑普及活动,累计吸引超过30万人次参与,无数青少年在这里第一次握剑、第一次得分、第一次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与挫折。
草创之初:梦想的起点
2015年,中国击剑运动正处于专业与业余的断层期,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,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接触击剑的机会却寥寥无几,首届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。
“最初只有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个分站赛,每站参赛人数不足200人。”联赛创始人之一李晓东回忆道,“很多家长甚至不知道击剑是什么,我开云app们需要一边组织比赛,一边普及这项运动。”
当时的比赛条件简陋,有时甚至需要在篮球馆临时搭建剑道,裁判队伍不足,经常需要请退休的老裁判出山,但这些困难没有阻挡击剑爱好者的热情,联赛就像一颗火种,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。
成长之路:规模与质量的双重飞跃
随着时间推移,联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2018年,联赛已经扩展到全国12个城市,参赛人数突破5000人次,技术设备也在不断升级,电子裁判系统、实时比分显示、网络直播等先进技术逐步引入。
2020年,尽管受到疫情影响,联赛仍然创新性地采用了“线上+线下”结合的模式,通过云端技术实现远程裁判和异地同时比赛,保证了赛事的连续性,这一创举不仅得到了国际击剑联合会的称赞,也为其他体育赛事提供了新思路。

到2025年,联赛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、年参赛人数超过2万人的规模体系,赛事分为U8、U10、U12、U14、U16、17+六个年龄组,设置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成为国内最完善的击剑人才培养平台之一。
共同成长:剑道上的生命蜕变
从参与者到教练员的转变
26岁的张琳如今是上海某击剑俱乐部的教练,而十年前,她是第一届联赛的少年组选手。
“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,连剑服都是借的。”张琳笑着回忆,“我第一场比赛就被打了个5-0,躲在更衣室哭鼻子,后来教练告诉我,失败是剑道上的必修课。”
凭着对击剑的热爱和不服输的精神,张琳一路坚持,后来进入省队,因伤退役后选择成为教练,带着自己的学生继续征战联赛。
“看着孩子们在剑道上成长,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,击剑教会我们的不只是技术,更是如何面对胜利与失败。”

亲子关系的特殊纽带
在北京站比赛现场,王志刚先生正专注地看着女儿比赛,从第二届联赛开始,他每年都陪着女儿参赛,已经连续八年。
“最开始只是让孩子锻炼身体,没想到她爱上了这项运动。”王先生说,“通过这些年的陪伴,我不仅看到了女儿的成长,我们也因为共同关注击剑而有了更多交流话题。”
像这样的家庭在联赛中不在少数,击剑成为连接亲子关系的特殊纽带,许多家长表示,通过陪伴孩子参赛,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的选择,尊重孩子的兴趣。
残疾选手的无限可能
联赛从第五年开始设立残疾人组别,让更多人感受到击剑的魅力,李明是一位轮椅击剑选手,他在2023年首次参加联赛。
“一开始我担心无法适应健全人的比赛环境,但组委会做了很多无障碍改造,让像我这样的选手也能尽情发挥。”李明说,“体育的精神在于平等与包容,联赛做到了这一点。”
技术革新:数字化时代的击剑普及
十年来,联赛始终保持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,2022年,联赛推出了专属手机应用,实现了线上报名、实时比分、视频回放等一站式服务,2024年,更是引入VR技术,让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比赛。
最受好评的是2023年推出的“AI教练系统”,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分析选手动作,提供专业建议,这一系统让偏远地区的击剑爱好者也能享受到高质量指导,极大促进了击剑运动的均衡发展。
“技术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。”联赛技术总监表示,“我们所有技术创新都围绕一个核心:让更多人接触、了解并爱上击剑运动。”
人才培养:通向专业道路的桥梁
十年来,联赛已经成为中国击剑人才储备的重要基地,据统计,超过60名通过联赛脱颖而出的选手进入了省市专业队,15人入选国家队青年组。
2024年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冠军得主赵雪就是从联赛起步的。“我的第一次正式比赛就是俱乐部联赛U10组。”赵雪说,“那时候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代表国家参赛,联赛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。”
除了运动员,联赛还培养了大量裁判员和技术人员,目前国内80%的击剑裁判都有在联赛执裁的经验,这里成为了裁判员成长的摇篮。
社会影响:超越体育的价值
击剑俱乐部联赛的影响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,它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,带动了击剑装备销售、场馆建设、培训教育等相关领域;它推动了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,让更多人认识到体育在人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。
北京体育大学研究显示,长期参与击剑运动的青少年在专注力、决策力和抗压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同龄人,这些素质正是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。
联赛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,每年举办公益活动,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有机会体验击剑运动,十年来,已有超过1万名儿童通过这些活动第一次拿起剑。
下一个十年的蓝图
站在十周年的节点上,联赛组织者已经开始规划下一个十年,联盟主席表示:“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联赛规模,深化国际合作,引入更多高水平外籍选手参赛交流,我们会更加注重击剑文化的培育,让这项运动真正融入大众生活。”
未来联赛将推出城市联赛体系,建立更加完善的梯队建设模式;加强国际交流,定期组织中外俱乐部对抗赛;开发更多衍生内容,通过影视、动漫等形式推广击剑文化。
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的十年,是中国体育社会化、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缩影,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它见证了无数个体的成长故事,也见证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。
剑道上,两位小选手正在激烈交锋,得分后,她们掀起面罩,相视一笑,互相击剑致意,这一刻,胜负已经不重要,重要的是她们正在体验成长的过程。
十年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将继续书写更多“共同成长”的故事,让更多人在剑道上找到自我,超越自我。






